日前,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高唱凯歌,结出硕果!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4]8号),由我校服装学院潘力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满足创意产业需求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脱颖而出,喜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全国共评选出452项,我省从2012年60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中遴选出46项参评,最终19项成功获批,而其中仅有8项来自省属高校。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始于1989年,每四年评审一次,代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最高水平,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我国教育领域中唯一一项国家级奖励,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称为“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此次获奖填补了20余年来我校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空白,实现了学校教学成果奖的历史性突破,为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取得是对历代工大人在本科教学工作中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褒奖,是对学校始终以本科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第一要务的充分肯定。为使我校的 本科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学校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基层教学单位走访调研,倾听师生心声,切实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出台了本科教学纲领性文件《大连工业大学关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新时期本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建立并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制订了《大连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奖励办法》;转变管理理念,简政放权,推进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工程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内培外引”,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推动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取得是我校服装学院教师戮力同心、锐意进取、敬业奉献的结晶。在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各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下,服装学院坚持以创意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己任,依托专业优势和特色,构建并践行既满足创意产业需求又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两段三模式、交叉互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探索与创新。合抱之树,生于毫末,在服装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改革成果历经六年的实践检验,循序渐进,阶段性成果不断涌现,荣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水到则渠成,多年来的改革实践终于众望所归,获得此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取得是对我校本科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高度认同,更是对学校未来本科教学工作的有力鞭策。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的教学工作将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借新校区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东风”,完善教学设施和资源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继续建章立制,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断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把我校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附:我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简介
成果名称:基于满足创意产业需求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潘力、廖刚、钱晓农、王翮、于佐君、王勇、王军、穆芸、刘晓阳、陈晓玫、王伟珍、丁玮、刘海丽、肖剑
成果介绍: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创意产业受到当前全球经济低迷大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亟待完成从产品加工型到品牌创新型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需要高校为产业有针对地培养和输送人才。我校服装学院在“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交叉开放,协同创新;整合资源、多方共赢”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构建并实践既满足创意产业需求又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两段三模式、交叉互动”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前两年不分专业方向,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平台课,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后两年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构建“模块化、多方向选择”、“工作室”和“卓越试点班”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为了充分保证学习效果,避免专业教学的“一专少能”,学院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交叉互动的生态实践教学体系,在三种教学模式平行推进的过程中,各专业方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发展。
本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大学“宽口径”培养与产业“专业性”需求的矛盾、专业选择“唯一性”和人才需求“多元性”的矛盾、学生能力“差异性”和人才培养“同质化”的矛盾,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得到国内教育界的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