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我校服装学院师生在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斩获四项大奖

来源: 服装学院(大连服装博物馆) 添加时间: 2025-05-22

  5月20日晚,第30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评选暨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颁奖典礼在北京798·751园区第一车间举行,服装学院师生斩获四项大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再度对我校毕业设计作品发布会和优秀毕业生进行深度采访报道。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人才培养成果奖”
  周笑男老师指导王若雨同学荣获第30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优秀奖
  王翮老师指导李梓涵同学荣获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男装设计奖”
  纪杨老师指导闫寒同学荣获第一届“Style3D数智未来”AI+3D虚拟时尚服装服饰设计大赛优秀奖
  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评选是针对全国服装设计类高校优秀毕业生的,国内历史最长、专业认可度最高的服装设计类评选之一。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每届获奖新人也被业界誉为“小十佳”,从“新人奖”中涌现的一批批优秀设计人才,已成为中国时装产业的中坚力量。本届“新人奖”以“共创·新境”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108所高等院校推荐的888位时装设计专业本科、专科毕业生代表及在读硕士研究生参评。2.新闻报道.jpg  “新人奖”优秀奖获奖者王若雨作品《无序的秩序》,深入探究传统榫卯建筑结构于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采用3D虚拟缝合与立体裁剪技术,将传统接合方式转化为可拆卸的服装模块系统,开发出具备形态可变性的实验性服装系列,将传统建筑文化与解构服装相结合,为东方美学语境的现代设计创新探索了实践路径。3.王若雨作品.jpg  “男装设计奖”获奖者李梓涵作品《“疯”关无限》,围绕“像孩子一样疯闹”的状态展开,用服装表达成长中的一点点拧巴和不肯妥协的情绪。色彩、廓形、材质都不追求和谐,而是选择了一种更直觉、更自我的方式去表达。毛衣采用传统棒针与钩针混线手工织造,呈现出带有温度但略显躁动的视觉效果。面料染色采用喷染组合工艺,形成不规则的痕迹和混色层次,保留制作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服装廓形多为不对称和外扩结构,有意削弱“规整”的逻辑,让穿着更像是一种情绪张扬。4.李梓涵作品.jpg  第一届“Style3D数智未来”AI+3D虚拟时尚服装服饰设计大赛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浙江凌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在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上,Style3D 数智未来大赛成为一大亮点,不仅展示了来自全国高校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还通过AI和3D技术,揭示了未来时尚产业的发展方向。
  大赛优秀奖获奖者闫寒作品《辰溯》,设计主题灵感来源于神秘又璀璨的三星堆文化。作品打破时空界限,将青铜面具中具有极高辨识度且充满神秘色彩的眼部轮廓、耳部造型、云雷纹、回形纹等作为设计中的视觉表现核心,把古老神秘的三星堆文化中的独特符号与充满科技感、前瞻性的未来主义风格相融合。使三星堆的青铜面具、神秘纹路在未来的时空维度里焕发出全新的光彩,成为开启未来时尚新纪元的关键元素,引领着全新的审美潮流与着装风尚。
  5.闫寒作品.jpg
  此次时装周期间,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办“约会天才妈妈·公益时装秀”系列活动,我校服装学院参与了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公益品牌项目“天才妈妈”非遗焕新成果展(静态展),参展作品是栾海龙师生团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活化的设计成果。近年来,大连工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战略需求,以大连市服装博物馆为平台,将非遗的“产学研用”融会贯通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传承活化非遗,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地方文化经济”的愿景,助推非遗文化落地生花。6.天才妈妈成果展.jpg  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不仅是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也是院校与企业链接的就业平台。在时装周期间,学院特邀多家对口企业参加发布会,二十余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表演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企业青睐,并收获了明确的签约意向。
  奖项荣誉的获得充分展示了服装学院在人才培养领域的丰硕成果,展现了师生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未来学院将持续跨学科、跨领域设计研究,与兄弟院校企业行业共同深耕时尚产业,培养中国时尚设计人才,打造中国时尚新范式。
  
文字/王雪菲 图片/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官方
编辑/于瑞泓
审核/于瑞泓、丁玮、赵耀
浏览量:29